品牌塑造可以走捷径吗
2010-02-25
中国人大多数认为,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他们看到了品牌企业从成立到成为品牌的时间相对长些,企业的管理、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已经比较过硬,并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世纪伟人小平同志曾说:“我们应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掀起了创名牌的热潮。企业对内注重品牌的科技开发和质量控制,加强完善售后服务,对外加强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宣传攻势。提高了一些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但是,品牌企业的发展史是为了塑造品牌吗?他们只是在追逐利润,目的从来没改变过。他们成为品牌,关键一步还是依赖了广告攻势,及各种形式的宣传策略。如果说靠时间积累是企业塑造品牌的唯一的路径,那么这条路未免走的有点艰辛,耗时费力伤财。
品牌塑造走捷径完全可能。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攻势和其他宣传策略快速塑造起品牌。有人会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捷径是能塑造起品牌,但是这种品牌只是表象,没有深入企业内涵如管理、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落后,所以这样塑造起的品牌是短暂。
这种观点太片面了吧?
那些曾经你认为是品牌的企业,他们的路很平坦吗?不是一样因为内涵问题而被商海淘汰吗?现有的所谓品牌企业内涵就好了吗?产品质量真的那么理想吗?服务人意尽致吗?财务状况怎么样?员工待遇怎么样?其中也不乏披着狼皮的羊吧?
再者,既然捷径品牌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难道这样的企业内涵会差吗?无非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已。况且,现代商战只是某一层面的优势之争,何须等待各方面都健全呢?品牌战略推出后,可以同步外扬内修。
品牌塑造不在于时间问题,而是成为品牌后,看谁的耐力强!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