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否正趋于同化?

2010-02-25


现阶段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相应地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也越来越相同。如:WAL-MART和“好又多”,同样都以微笑为口号。而无论东西方,也都提出“重视人”,照这样发展下去,所有的企业文化是不是会日趋同化?
  从某一层面上看,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现实中,许多管理上的做法都得到了普遍的接受。总的来说,许多企业都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都试图为它们的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都想要提高它们的生产力及员工的满意程度、都想要为它们的股东获取更高的财务回报、都想创造一种鼓励优秀业绩的文化。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即企业文化确实是在趋于同化。
  但从更深一个层面上看,企业与企业之间却非常不同。透过表象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它们所想达到的目标不尽一致,而它们的成功程度更不尽一致。当我们将业绩优秀及业绩不尽人意的企业相比较时,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了。业绩优异的企业都理解,差异化——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做得更好——是达到优异业绩的关键。当优秀的企业制定自身的战略时,它们会重点考虑怎样通过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而非与他们雷同而获取竞争优势。
  优秀的企业通常会致力于服务不同的顾客群,并通过在市场调研上的投入来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了解这些顾客的需求,并利用这一理解来开发对其目标顾客群最有价值的产品。一家企业可能会致力于为高端客户群提供优质的产品,另一家企业也许会针对大众化的市场。在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时,它们会考虑:怎样才能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方式获得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一家针对高端顾客群的企业可能会对成本考虑得少一些,而致力于保证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员工激励机制也会反映其自身的特定战略。比如,一家企业向销售人员支付佣金以鼓励他们提高销售额;而另一家公司会向销售人员支付固定的工资以鼓励他们在客户服务上多下工夫。
  所以,当我们透过表象来观察这些业绩优秀的公司时,通常会看到实际上它们不是在趋同,而是在趋异。因为这些企业理解,竞争优势从定义上来讲就要求它们通过与竞争对手不同并更好的方式来获取这一优势。在表面上看,两家企业对顾客都会笑脸相待,但笑容后面的东西,各家企业之间将会也应该会大为不同。
  企业文化是从根源上来说就是企业信仰,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一样。这个信仰体系可以激发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员工们在困境里的企业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符合逻辑,因为人们的一些普遍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如诚信明礼等,这些方面的趋同也是发展的必然。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生态环境,都有其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的人才结构,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领域,等等。因此,企业文化又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趋同,这种趋同只是在一定范围里的趋同。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而这种参异性或者独特性正是其发展的力量之源!
  因此,只要有企业存在,就会有其差异性的一面!
 

相关下载